如何应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

2020-05-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Sandy
主讲人:Sandy

心云课堂 | 如何应对沉迷手机的青少年

原创      顾玉兰    心生领界

 

01 学会反馈收获连接

2020516日上午9点,是Sandy老师和课程翻译季蕾老师所在地的傍晚,她们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通过网络与90位左右的学员相聚在由吕悦老师发起的心云课堂,共同探讨如何应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
    Sandy老师首先感谢吕悦老师和季蕾老师的辛勤付出,使得“冠状病毒时代家庭关系支持与成长课程”项目得以持续开展,感谢并欢迎来到心云课堂的学员,说家庭关系支持与成长项目希望帮到每一位学员,不论是学过萨提亚的,还是没有学过的,心云项目都希望能帮到大家,都欢迎大家,点赞学员们愿意把这个周六上午花在学习了解自己的青少年孩子身上,说学员们是有爱的父母,愿意做更好的父母,然后简要介绍了当天的课程安排。
    最后,Sandy老师专门感谢了学员们对课程的反馈,说学员们的反馈对她很重要,可以帮助她做得更好。
    我想,Sandy老师专门感谢学员们对课程的反馈,不仅仅是说学员们对心云课程进行反馈,对进一步改善心云系列课程很重要、对提升学员自己的体验和优化学员的收获很重要,她也是在告诉学员们,他们对课程进行反馈与回应也是在与她、与课程翻译季蕾老师、与课程发起人吕悦老师和心云项目团队进行连接吧。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一个体验性工作坊顾问老师的“在没有回应的世界里疯狂”曾给我带来的触动。
    今天,再想起这句话,给了我新的视角去理解到学-习的困难和青少年朋友沉迷网络的“疯狂表现”。
   在学-习看到孩子的冰山时,我们很希望得到孩子的反馈和回应,很想知道自己做得怎样,如果孩子不给我们回应时,我们不但容易丧失继续练习的动力,而且可能感受到与孩子失去连接后的慌乱与焦虑。

或许,孩子变得日益沉溺网络,甚至出现一些难以理喻的疯狂举动,也是因为他们的成长渴求得不到父母们的及时回应之后的无奈与无助之举吧。

02-习回到冰山与自己的资源建立连接

在上次“孩子居家抗疫期间如何履行亲职教养”课程中,Sandy老师让学员们以与孩子的一次冲突为例尝试猜想并画出孩子的冰山,并邀请学员课后采访孩子,与孩子核对当冲突发生时,孩子的冰山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致谢和课程简介之后,Sandy老师就邀请学员们分享做课后练习时的发生。
    有学员分享了她带领孩子走冰山后女儿的变化:她女儿上周情绪有较大波动,女儿最近考试的成绩比预期的好,女儿很高兴的同时又很担心;她就陪女儿一起去看她的内在信念(自己不够好)和担心(担心自己的最佳状态出现太早,中考可能会考得不如这次好而证实她确实不够好),引导女儿看到自己的资源,帮助女儿意识到她还有上升空间、可以继续更好;女儿因此变得更临在和关注未来,而不再陷于居家抗疫期间自己不够自律的愧疚、心虚之中,心安定了很多,回学校参加考试去了。学员说她很期待女儿晚上回来与她分享。
    Sandy老师点赞说这个学员很了不起,说她的女儿很幸运,因为她有能干的妈妈帮助她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在发生,因为她可以从妈妈那里学习了解自己的内在发生。
    同时,Sandy老师澄清说,这个学员是萨提亚模式的资深学员,所以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女儿探索冰山、情绪和资源。
    她告诉学员们,心云课程就是想要帮助大家能够做到这个学员所做到的事,想帮助学员们的孩子和这个分享学员的孩子一样幸运,一样有父母帮助自己了解自己的冰山,一样可以向学员们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在发生。
    在我看来,Sandy老师是在告诉学员们,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学习,不但了解自己的内在发生、学会管理自己,同时还通过示范,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管理自己。
    有学员分享自己读高三的女儿居家抗疫复学后第一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但后面几次考试却越来越不好,她自己对冰山懂得太少,只是猜测女儿现在有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忧虑(担心自己考不上好大学),虽然知道孩子有资源有能力考上好大学,自己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女儿。
    Sandy老师说,这位学员识别出了女儿的两种情绪,非常美好,因为生活中许多人满是情绪地活着,自己却不知道是些什么情绪,也不知道怎样去理解这些情绪,因为只有当我们可以命名自己的情绪时,我们才能开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并成为情绪的主人的历程。Sandy老师邀请这位学员一起学习,看看她能不能从这次课程学习中发现一些东西去帮助女儿处理她的那些情绪。
   课后练习分享到这里,Sandy老师就带着学员做回到中心的练习。在这次回归中心的冥想中,Sandy老师聚焦于邀请学员们与自己的资源连接,与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能力(尤其最重要的选择的能力)连接,找到自己的宝藏——我们自己,并认可自己的价值,欣赏自己,欣赏作为青少年父母的自己,欣赏正做着最困难的事情的自己Sandy老师以邀请学员送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欣赏结束了回归中心的冥想。

03理解青少年的冰山协助应对成长困境的孩子

Sandy看来,除了新冠肺炎,全世界都在发生的另一件事是,各地父母都在与沉溺网络、沉溺游戏的孩子作斗争。而且,在这件事情上,父母们没办法向自己的父母学习,因为当时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我们的父母根本没有这个问题。
    同时,Sandy老师认为,虽然文化变了,经济变了,但人类有些事情是没有变的,青少年也没有那么大的变化。她认为萨提亚模式依然可以帮到大家处理孩子们对电子设备的沉迷,她邀请大家一起看看这些青少年孩子们的内在世界在发生着什么,看看萨提亚模式可以怎样帮助到大家应对这些孩子,看看学员们能做些什么改变或者能在自己的家里增加些什么帮助孩子远离网络而成为更快乐更健康的人
    Sandy老师接着就带领大家对冰山做了简短回顾。连续参加心云课程的学员们可能注意到,Sandy老师每次上课都会讲解冰山。一是因为Sandy老师知道有些学员是第一次接触萨提亚模式,她想让每位学员都有所收获;二是因为冰山是萨提亚模式帮助人们用以了解自己以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因而是父母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更好管理自己的一个入口,而且,水面以下,冰山的最底层,是我们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自己,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汇集在那里。
    回顾完冰山后,Sandy老师说,现在的新现象是,孩子们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互联网上、手机上和游戏上。她问学员们,当青少年这样做时,他们的内在感受是什么?并让学员们猜幻灯片中用手机的女孩的感受、需求和她通过手机想要满足的需要。
    Sandy老师说,父母们通常关注孩子的考试和成绩,却忽略了孩子更重要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成长为一个在情绪上负责任的健康的成年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任务:1)识别并管理情绪:学龄前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肢体动作,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情绪,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青少年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2)建立同辈之间的友谊和关系:虽然青少年最重要的关系依然在家里,但他们在学校要有朋友,要学着去结交一些彼此关系平等的朋友。3)弄明白“我是谁”,即弄明白“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青少年为了弄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叛逆多变:这周尝试做运动员,下周尝试当艺术家,一直在实验、尝试做不同种类的人。4)足够独立到离家去上大学,不需要父母帮忙就成功做成一些事情。

微信图片_20200529231835.png    Sandy老师眼里,从很多方面来看,青少年是否快乐更多地取决于这些任务完成得怎样,而不是取决于他们的家庭作业做得怎样。
    Sandy说,或许父母们不明白,青少年的成长任务和他们不做家庭作业却沉迷网络有什么关系,即,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她借助萨提亚的经典话语“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真正的问题。”对此进行了解释。

图片1.png    就青少年而言,网络(成瘾)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Sandy老师问:“那么,问题到底是什么?”
    为了说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真正问题,Sandy老师简要介绍了面对压力时人们常见的四种应对姿态,萨提亚称其为“求生存模式”:指责、讨好、超理智和打岔。并问学员们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应对姿态是什么,幻灯片中青少年的应对模式是什么。

微信图片_20200529232026.png    Sandy老师让学员们画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的冰山,如果自己有青少年孩子就画自己孩子的冰山,自己没有青少年孩子的就通过想象,画幻灯片中孩子的冰山:他们都有哪些感受?他们怎么看待自己?他们有哪些期待?他们期待自己怎么样,期待他人怎么样?他们有什么渴望?当他们在网络上时,他们跟自己的哪些资源有连接?
    学员画完冰山后,进入三人小组,和其他两个成员分享画冰山时自己对什么感到惊讶,自己有什么新发现。三人小组分享结束,回到大组,再由小伙伴自愿分享。
    有学员分享说,自己的儿子不沉迷网络,但喜欢上网,他有学业压力,又期待放松;她发现儿子想从游戏中寻找到他可能在学业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在玩游戏的打岔模式里,孩子享有自主权、享有为自己做主的自由;同时,他本身并不是很喜欢游戏,玩游戏的目的是想被同伴们接纳;就资源层面而言,她发现儿子是有上进心的,有力量的,知道怎样去保护和爱护自己。
    Sandy老师接着这个学员的话说,对于青少年而言,归属于一个同龄人群体非常重要,这是青少年众多渴望中的一个。青少年的渴望包括:1)归属于一个青少年的群体:他们渴望归属感。2)感到自己被看见、被听见和被理解:他们渴望被父母、被青少年群体、被同龄人看见、听见和理解。3)在情绪上感觉是安全的:如果总被父母批评、总被告知做作业或总被吼叫,他们就觉得自己在情感上没有安全感。

4.png4)感觉因自己的独特性而被尊重和被接纳:他们渴望因为自己这个独特的人而被尊重被接纳。5)感受到自己是可爱的、被爱的。6)想要有一定的自由:他们想要拥有自己做选择的自由和自我管理的自由。

5.png    当青少年的这些渴望在家里、在学校、在父母那里、在同伴那里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转而去互联网上寻找。
    所以,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沉迷网络不是问题,而是青少年用以应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的方式。Sandy老师说,这是她这次课程里讲的最重要的话。
    父母们却总是聚焦于和孩子就网络问题进行争论,但互联网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青少年们的渴望没有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满足。

04了解青少年的局限创设助益健康发展的边界

Sandy老师问,那么,父母、祖父母,甚至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青少年孩子们呢?她给了以下建议:

1)不带修复或控制目的地认真倾听,认可青少年的感受和挣扎:作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去尝试修复关系或控制孩子,就只是认真地听青少年倾诉。

2)花时间和青少年一起做他们喜欢的事:做他们喜欢的、不是我们父母喜欢的事情。

6.png 

3)停止使用指责或害怕失败的教养方式:不要指责,不要担心孩子失败(或者担心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沉迷手机或网络的孩子旁边往往有一个指责的父母。帮助青少年孩子们最强有力的一步是停止指责他们。

4)帮助青少年知道他们对父母很重要。

5)允许他们与其他青少年面对面地相处些时间。

7.png 

问环节时,有学员问如何在满足孩子对自主权的需求和划定边界之间取得平衡。

Sandy老师很喜欢学员的这个提问。 

8.png 

 

她借助两只手来回答这个提问。右手代表自由、自主权,左手代表边界。对很多青少年来说,如果他们有权做主,他们只想要自由,完全的自由,他们想要自己做所有的选择和所有的决定。青少年往往会控诉父母们控制欲太强,太**。

Sandy老师提醒说,青少年还没有准备好管理自己的世界,他们还需要学习怎样运用自由和怎样做决定。所以,父母和孩子要在设定边界和享有自由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如果父母给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实际情况是孩子会觉得不安全,因为孩子们太情绪化,他们还不是一个好的决定者。所以,当父母保有一些边界和界限时,孩子实际上会感觉更安全。

Sandy老师举例说,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让我看到你做出的决定都很好,你就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如果我给了你自由,你却做出了愚蠢的或糟糕的决定,或者你违反了我们约定的规则,那我就会增加更多的限制。”

Sandy老师说,要让孩子知道,自由总是与责任相伴的。

Sandy老师还用上网和做作业举例进一步解释说,如果父母给了青少年上网的自由,孩子却全搞砸了,破坏了规则,家庭作业也根本没做,父母就可以增加更多限制,告诉孩子他们要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上网。

还有学员问:当父母尊重孩子,与孩子商量好了上网时间,刚开始孩子做得不错,后来却开始打破规则。当父母和青少年都在情绪中时,父母该怎样做?

Sandy老师用角色扮演来分享她对这个提问的看法。

Sandy老师先问学员,当她觉得很难和孩子沟通时,她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员回答说,是愤怒、伤心和恐惧。

Sandy老师让学员扮演孩子,她扮演父母。她对扮演孩子的学员说:“幺女儿,你又在玩手机,你还没做家庭作业。我非常生气,因为我很伤心,我为你的未来感到担心。我知道,如果你学习成绩不好,很难拥有一个快乐的未来。今天,我不想对你大吼大叫,我想理解你,我也希望你理解我。”说完后,Sandy老师问学员,“你可以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是怎样的吗?”

学员回答说,她“有点内疚”。Sandy老师问学员感到内疚是不是因为她玩手机被妈妈抓到了。学员说,“是因为没有理解到父母的担心。”

Sandy老师回答说“对啊。如果我更多分享我的内在感受,可能你就可以更理解我,你就更理解我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

Sandy老师继续说,如果她是妈妈,她会和女儿坐下来,问女儿她怎么看她自己、她怎么看妈妈,问她对自己有什么期待,对妈妈有什么期待,她有什么渴望等,说她会探索女儿的整个冰山。

Sandy老师相信,当女儿听到了妈妈的所有情感,女儿内心的体验就会改变;当妈妈了解到女儿的内在感受时,妈妈体验孩子和看待孩子的方式也会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改变;当父母和孩子进行这样的对话、彼此分享内在感受时,事情真的会改变。

Sandy老师说完后,就给所有学员留了家庭作业:如果学员有一个青少年孩子,家庭作业就是围绕孩子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这些主题去和孩子开展类似的对话,去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冰山,去采访孩子的冰山,去看看孩子们的内在正发生什么。

如果自己没有青少年孩子,就和自己的配偶、父母或自己还很小的孩子进行类似对话。

Sandy老师相信,人们一旦了解了彼此的内在世界,了解了彼此的冰山,就可以和青少年孩子、和父母和甚至和还很小的孩子还有配偶开始谈一谈,可以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最后,Sandy老师预告下次课程主题是婆媳关系,认为这是个非常重要非常大的主题。她相信男性学员也可以从中有很多学习,还可以有他们的贡献,并邀请男性学员下次参加,说期待下次课程中看见男性学员们。



欢迎大家报名心云课程

微信图片_20200511111011.png

微信图片_20200511111449.png


-活动推荐-

微信图片_20200529232851.jpg

微信图片_20200529233315.jpg

微信图片_20200529233310.jpg

微信图片_20200529232842.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5152.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5149.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4907.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5157.jpg


心生领界
整合并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理论和方法
致力于个体、家庭、团体、组织的生命品质提升
并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
 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
 家庭教育               (Family Education)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欢迎联系我们
我们为个体/伴侣/家庭/团体提供
·心理健康服务
·生命教育
·家庭教育
·组织发展

我们还提供
·心生咨询|个体、伴侣、家庭心理咨询预约微信图片_20200529234822.jpg

直播间

心生领界

话题 190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