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居家抗疫期间如何履行亲职教养

2020-05-1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Sandy
主讲人:Sandy

孩子居家抗疫期间如何履行亲职教养 ——超越外在行为,看见内在发生

原创 顾玉兰 心生领界



1

让看见被看见


Sandy疫情下家庭关系与成长免费公益课”进行到第三次,我发现了Sandy老师的开课三部曲:感谢发起人吕悦老师,感谢课程翻译季蕾老师,问候、欢迎新老朋友,表达自己看见大家的愉悦心情、表达对大家安排好事务前来参加学习的欣赏。


或许,有人会认为Sandy老师的开课三部曲只是场面上的形式,并无深意。在我看来,她每次的感谢、问候、欢迎和欣赏不但真诚、温暖、给人爱与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员们示范看见他人,并让自己的看见被看见。她看见了吕悦老师和季蕾老师(当然还有她自己)的无私、无偿的奉献,看见了前来参加学习的学员们的爱与力量,她将自己的看见表达了出来,让被看见的人知道她看见了他们,这会让被看见的人因被看见而倍受鼓舞,更坚定前行。


以前的我,能看见一部分,却总将自己的看见深藏心底,从不(直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喜爱与欣赏。现在的我,能看见更多,而且在学习、实践让自己的看见被看见,让被看见、被欣赏的人知道自己被我看见和被我欣赏。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现在的我,能够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感谢、称赞和肯定,不再嘴上谦虚心里暗爽,而是由内而外满心欢喜地表达感谢,一脸微笑,毫不掩饰。不配得感?不存在的!我知道,我是值得的。


Sandy老师在教授、实践和示范萨提亚模式。如她所说,她在以一种所有人都能学习的方式教学。



1.jpg





2

从刻意练习中受益



在进入新课程前,Sandy老师邀请学员们分享做第二次课程“如何处理原生家庭中未满足期待”的家庭作业的感受:每天分别写下5个童年期和5个当下被满足期待,并觉察自己在写这些期待时的内心感受。


Sandy老师和分享学员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询问学员做练习时内在的发生、感受、体验及其影响,询问学员他们每天的练习是否改变了以前的认知(我以前有那么多我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学员分享说,他们在做这类感恩练习时,感到“开心、幸福和感恩”,自己的认知“有改善、有加强”,每天进行感恩练习“非常有用”,“非常喜欢这个作业”。还有学员分享说,在上次课程前,未满足期待正对Ta的工作发生着影响,为此,Ta还进行了督导;课程中,在三人小组分享时,Ta哭得稀里哗啦,但受益很大;课程结束后,也做了感恩练习。现在,原本受影响的工作被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关系也得到改善,还与督导分享了自己在Sandy老师课程上的获益而后受邀向更多同事分享。



2.jpg



是的,学习,学习,既要有“学”的部分,更要有“习”的环节。正如学员分享所说,“学了的东西内化才叫智慧”,“不然只是知识而已,充其量就是技能”。“习”的环节是练习和演习,指在生活中刻意练习和实践某种已经理解的技能、技巧或方法。学而致知,习而致熟,熟能生巧,巧而长智慧。


我们只要走在“学—习”的路上,加上适时反思,我们的成长就主要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有无”问题。当然,如果有老师协助反思、有学习小伙伴儿反馈分享,成长会更快。智慧父母,也是我们在与孩子的交流日常中通过不间断地学习觉察与观察、刻意练习和用心体验养成的。这是Sandy老师在公益系列课程中不断传递的信息。


3

外在行为与内在发生


学员们分享完家庭作业后,Sandy老师很自然地从对学员童年期的关注,或者说从对学员内在小孩的关注切换到对学员自己的小孩的关注上,开始了第三次课程——孩子居家抗疫期间如何履行亲职教育。本次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学员改善与孩子的关系。


Sandy老师认为,改善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要从改善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开始。因此,为了把我们学员的注意力和意识带回到当下,为了帮助我们学员加强与自己的连接,她以萨提亚模式传统的开课方式——回归自我中心的冥想——开启课程。

11分钟的冥想依然围绕冰山展开,从关注到我们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独特性开始,Sandy老师带着学员一步步越来越深入地去关注到我们当下此刻的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


Sandy老师说,人类是宇宙里最复杂的系统,孩子也很复杂,世上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关系,或许除了我们与伴侣的关系之外,比我们与孩子的关系重要;同时,亲职教养却又是我们做过的所有事情中最难的事情,难度甚至超过研制去外太空的载人飞船和脑外科医生、专家的工作。所以,关于亲职教养,如果有10天,她可以讲10天,有100天,她可以讲100天。


Sandy老师邀请学员们一起来看看在短短2个小时里大家可以做些什么来最大限度地改善与自己孩子的关系。



3.jpg



Sandy老师的短讲中,她不断地用提问来启发学员思考和反思。

Sandy老师说,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过着这张图片中的孩子过着的幸福生活。她问学员:“我们要怎样才能去到这种状态?”


Sandy老师又向学员展示了萨提亚模式的经典冰山图,说藏于水面以下的绝大部分同时在人的内在发生,并作为一个系统交织在一起,最后以人的外在行为呈现出来。父母们往往就卡在了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即孩子的行为部分。当父母大喊大叫、批评甚至惩罚孩子时,孩子往往会讨好或做出合作的样子,但他们其实并不开心。


Sandy老师问我们学员:“父母们发生了什么,如此地关注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当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时,父母就会责怪孩子?”


Sandy老师说,孩子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丰富得多,孩子的内在和我们做父母的一样,有许多层面同时发生:行为下面是应对姿态,更深层次的依次是感受(以及对感受的感受)、想法、期待、渴望和自我。


Sandy老师问学员:“你们有多少时间关注到孩子的独特性?有多少时间关注在他们的行为上,关注在他们是否完成家庭作业上?你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们曾关注到他们有多独特吗?你支持他们做独特的自己吗?”


孩子宅家抗疫期间,父母要辅导孩子的功课,确实不容易,父母和孩子间很容易因为孩子的行为发生冲突。Sandy老师用三个一来一去的对话绘声绘色地展示了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孩子间的“作业大战”,季蕾老师准确翻译老师语言的同时,也惟妙惟肖地把Sandy老师的语气语调模仿了出来。现场画面感十足,重现了亲职教养的困难情境。



4.jpg



Sandy老师问:“我们可以怎样不同地应对,可以怎样才能理解到父母和孩子发生了什么来避免反复出现这样的冲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到孩子的身心灵?”

Sandy老师说,父母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想要孩子是最幸福、最健康和最成功的,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做到。她以“作业大战”为例,对比父母的冰山和孩子的冰山,解释了父母关注到孩子“没有做作业”后的外在行为、内在发生、孩子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发生(完全被父母忽略、却引发了孩子的外在行为)。



5.png



Sandy老师问:“从内在来看,谁是你的孩子?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他们是做家庭作业的机器还是独一无二的人?你画过孩子的冰山吗?关于孩子内在的发生,你问过孩子吗?你知道他们怎么应对、怎么看问题、有什么期待和需求吗?你可以越过外在行为,看向他们更深层次的内在吗?”




4

在亲职教养中一起成长



Sandy老师邀请学员们回忆,居家抗疫期间和孩子间的一个大冲突,并尝试把孩子当时的冰山画下来,如果不曾与孩子谈过当时的发生,可以做些猜想。学员画完后,老师请学员们在孩子冰山的“自我”部分写下学员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所具备的5个特质。接着,她问:“你对孩子的内在有什么了解?是孩子内在的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外在行为?你有什么新发现吗?当和孩子有冲突时,孩子的外在行为是什么?孩子的内在发生了什么?据此你可以对自己做些什么调整,让你在和孩子相处时可以有所不同?”


老师让学员们带着这些问题去三人小组进行了20分钟的讨论和分享。三人小组分享结束后,Sandy老师邀请学员们就自己在三人组的学习进行分享。


有学员分享说,当孩子不开心时,自己会否定自己,会内疚,自己的内疚反过来又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害怕、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纳等体验,而孩子的内心希望自己被理解、被接纳、被信任;有学员分享,当与孩子有冲突时,自己会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写冰山日记探索自己,以更聚焦自己的中心,因此可以看得比外在行为更深的部分,认为自己还需要改善;还有学员分享,当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时,自己只管表达自己的冰山,这样就可以稳定在自己的冰山里;也有学员分享说,自己希望信任孩子,但做起来却很难。


Sandy老师在与这些学员的对话中,对他们有欣赏,有鼓励,有正常化他们的反应,对他们的回应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适性。


比如,她现场画父母孩子的冰山“互动”图,说,许多父母都会因为孩子不开心否定自己。这些父母的冰山和孩子的冰山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孩子不开心,父母就不开心;父母生气,孩子觉得受伤;父母感觉尴尬,孩子失望。这样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空间(承载任何负面感受)。她邀请学员在孩子不开心时学着深呼吸,允许孩子不开心,同时去好奇孩子内在的发生,而不是让自己的内在升起更大的反应,并尝试去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让他们生气,询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期望、对父母的期望以及他们真正的需求,并回到自己的中心与自己连接,而不是指责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好、是很糟糕的父母)。Sandy老师说,这样的稳定状态需要许多练习才能达到。


这样的练习却是有回报的——父母的稳定,能给正经历内心动荡孩子带来稳定。


6.jpg



比如,她邀请分享的学员多谈谈Ta是怎么让自己在发生冲突时居于自己中心的,以便让其他学员有更多学习。并邀请学员们在与孩子有冲突时,练习深呼吸、慢呼吸,以此来平静自己太过活跃的大脑;也邀请大家每天练习写冰山日记,就某个事件、某个时刻,或者就是与孩子的某个冲突,画自己的冰山,看看自己有什么感受、想法和期待。Sandy老师说,勤加练习,我们可以在冲突时就能很快觉察到自己的感受、想法、期待和需求而更好地管理自己。

比如,Sandy老师用“我猜你孩子一定很感谢你”和“太棒了”来点赞分享学员在与孩子有冲突时的以下做法:表达自己的观察(我看到你……)、感受(我感到……)和期待(我希望你……,这是我的期待)。Sandy老师说,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了解父母和父母情绪的起因,而不是只感受到自己被批评。

再比如,Sandy老师邀请分享学员去看孩子的冰山,去看孩子真正的需求,鼓励学员持续与自己工作,并问自己“我对孩子的不信任源于我和孩子的关系还是来自过去”,鼓励学员把属于过去的不信任放下,而不是让过去横亘在自己和孩子之间,影响与孩子的关系。

学员分享完在三人小组的学习后,Sandy老师邀请学员课后进行以下练习:第一,练习从关注孩子的外在行为转向关注他们的内在冰山,每天与孩子聊聊他们的冰山,聊聊他们的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看看对孩子,尤其孩子的内心渴望会有些什么发现(渴望是孩子行为最强有力的驱动因素),看看能不能和孩子一起找到一些方式来帮助他们或学员自己去满足他们的渴望,然后看看孩子的外在行为是否有改变。

第二,每天与孩子谈论自己的感受,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同时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就可以从父母那里学到许多东西。


Sandy老师的短讲、与分享学员的互动以及课后练习都传递着相同的信息:父母在履行亲职教育时,在与孩子有冲突时,要超越自己和孩子的外在行为,回归自己的冰山,探索自己的内在,同时好奇、看见孩子的冰山和内在。持续练习写冰山日记,对自己的觉察力会越来越强,在冲突中自己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能看见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父母可以在履行亲职教养时,与孩子共发展,同成长。



欢迎大家报名心云课程

微信图片_20200511111011.png

微信图片_20200511111449.png



-活动推荐-

微信图片_20200529232851.jpg


生命历程团体.jpg


督导团体.jpg


微信图片_20200529232842.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5152.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5149.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4907.jpg


微信图片_20200511105157.jpg


心生领界
整合并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理论和方法
致力于个体、家庭、团体、组织的生命品质提升
并聚焦于以下三个领域
 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
 家庭教育               (Family Education)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欢迎联系我们
我们为个体/伴侣/家庭/团体提供
·心理健康服务
·生命教育
·家庭教育
·组织发展

我们还提供
·心生咨询|个体、伴侣、家庭心理咨询预约
微信图片_20200529234822.jpg

直播间

心生领界

话题 190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