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学习》 作者:斋藤孝

2019-05-26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核心书摘

《学会学习》介绍了关于学习的一些方法。有的人早上读书效率高,有的人晚上学习效率好;有的人通过听声音来进行记忆,有的人通过看图来加强记忆;有的人学习要安静,有人学习喜欢大家一起。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试验,找到这些方法并运用到学习中,就能事半功倍。

适合谁读

· 学生

· 想提高记忆力的人

· 想提工作高效率的人

关于作者

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读书的力量》《提问力》《规划力》等。

学什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每一个人都在做的事,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好的事。

有的学生熬夜苦读,学习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有的人闭关背书,书中的内容仍记不住多少。这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能事倍功半。

《学会学习》这本书讲解了学习的方法,例举了许多精英人士的学习理论,通过他们的亲身试验,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不断探索,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你还会发现

· 精英人士的学习方法都有哪些;

· 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是指什么;

· 如何迅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一、增强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说,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知之”“好之”“乐之”,这是学习的三重境界。

在本书中,作者也提倡一种快乐学习法,他认为,学习不仅讲究方法,更需要培养兴趣。愉快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相反,不愉快的被动学习则是“出工不出力”,浪费时间却收效甚微。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假装很努力”。说得直白些,低质量的勤奋和真正的懒惰实际上差不到哪儿去。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不适合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快速提高成绩;成年人不会自主学习,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终身学习的那把钥匙。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法,你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1、确立自己的目标

目标在哪里,你的兴趣点就在哪里。确定好目标,明确了方向,学习起来才会更有动力,有目标的学习就像在灯塔的指引下航行,什么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就拿学习外语来说,想学到什么程度,决定着最后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想做到能简单对话,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如果想达到专业水准,就要下一番苦功,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干劲会更足。

其他类型的学习也是如此。比如学习音乐,想成为歌唱家,就要不断进修、不断练习,精益求精。如果只想作为一个爱好,学会几首曲子,在家庭晚会或公司年会上露一手,那直接练习几首好听的曲子,做到流利演奏、自娱自乐即可。

要做到学习有目标,就要学会取舍,毕竟你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将短板都补齐。将长板做得更长,做到专业水平,才有利于发挥特长,“术业有专攻”,实现突破的可能性才更大。

2、找到属于自己的规律

每个人的个性、习惯都不相同。摸准自己的脉络,找到自己的规律,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个性化学习法讲究独特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总结、分析、归纳,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路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有成效。

作者在书中介绍,你可以从记忆类型、学习习惯、思维倾向和行动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思索和验证,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记忆方法,每个人的记忆类型都不相同。

有的人属于听觉型记忆,对听到的声音记得特别牢;有的人属于视觉型记忆,对看到的图片或者文字,能快速记在脑子里;有的人属于运动型记忆,对动手操作的事物记得比较清楚。使用自己擅长的记忆方式进行学习,就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3、把握兴趣点,掌握制胜球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人为之着迷,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

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是依靠强大的兴趣,激励自己不断思考和钻研,为我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做了杰出的贡献。张衡的兴趣很广泛,常常抱着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一啃就是半天。

有一次,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意思是说,北斗星的柄部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张衡觉得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所以就想进一步探索星辰运行的规律。

他日复一日地观察和记录日月星辰的变化,并结合现实的天气变,不断深入思考,终于发现了星辰的运行与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他还善于批判性思考,他发现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并进行了纠正,他在笔记中写到,斗柄在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正是因为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早期的观察经历,激发了张衡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使他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根据《辞海》记载,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这一正确解释就是张衡首次提出来的。不仅如此,我国第一幅比较完备的星图也是张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绘制而成的。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是那句话,兴趣的力量无比巨大,我们可以用心捕捉、努力培养。这要求你先能做到不排斥学习,从心态上接纳它;再多接触,本着“一回生二回熟”的态度,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亲近起来,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你就找到让自己感觉到平和、快乐的起点,并将它不断扩大,直到完全爱上它。

俗话说得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所以你也可以适时地给自己一定的压力,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

学会学习首先要从内心放下包袱,增强自信,以便让自己拥有坚持下去的决心,经常有人说,我脑瓜笨,不适合学习,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作者在书中指出,没有人不适合学习,也就是说,并不是你不擅长学习,而是你欠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法。

二、对症下药,借鉴精英人士的四种“原创学习法”

成年人的学习中很容易遭遇挫折与失败,精英们也曾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他们最终都采用适当的办法跨越了障碍。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法”,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

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和障碍,不妨学一学成功者的“原创学习法”,从而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甚至启发我们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法”

彼得·德鲁克是第一个将“企业经营”系统化,并命名为“管理”的人。因此,他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长寿的一生中始终在坚持学习,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在小学的时候,德鲁克遇到了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两位老师:埃尔莎老师与佐菲老师。从她们那里,德鲁克学会了制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学习方法。

有一次,埃尔莎老师为了引导德鲁克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就问他:“彼得,你擅长的东西很多,但有一件事,你的潜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你知道是哪件事吗?”德鲁克茫然地摇了摇头。埃尔莎老师接着说:“是作文。”她接着指出,德鲁克写的作文虽然不错,但还有上升的空间,只要勤加练习,就能拔高一大截。

然后埃尔莎建议说:“你把练习写作文当作一个目标吧。”为了督促德鲁克,埃尔莎老师规定他每周写两篇作文,在周末验收成果,并制订下周计划,这件事情成为德鲁克具有目标概念的起点。从那之后,德鲁克就一直坚持运用这种制定好目标与期限的学习方法,在没有上过大学的情况下,最终考取了法学博士。

后来,当他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后,就经常在演讲中说,“不要老盯着那些你做不到的事,而更多去关注你能做到的事。”尤其让人敬佩的是,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德鲁克依然坚持每年制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然后花三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确立目标、制定期限、严格落实,这样的行动计划,就是德鲁克的学习法。先确立目标,再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一步一步实践,直到取得想要的成果。

2、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当代“惊悚小说之王”斯蒂芬·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按时完成写作任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将所有干扰都排除在了门外。每次写作前,他都会关上门,先从形式上与外界隔开。不开门、不接电话、不看电视、不打游戏,甚至将窗帘拉上,将桌子上的杂物全都清理干净,把外界“屏蔽”掉。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单一、醒目,没有外界干扰,能让人立刻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

快速进入学习与工作状态需要你迅速集中注意力,做到彻底投入、心无旁鹜。有的孩子学习学到半夜,成绩却不理想,有的人加班加到很晚,收效却不佳。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专注力不够,容易被外界打扰。你其实可以将一天中的某个时段设成学习、工作的特定时段,创造一个和外界暂时隔离的场景,集中精力来工作或学习,独享一段专注的时光。久而久之,当你形成习惯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将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学习、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心流”,我们以前读过的《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一书解释道,这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进入心流状态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这是一种比单纯地集中注意力更高效的方法。有兴趣的书友,不妨搜一搜《创造力》这本书,回顾一下如何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3、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

如果你是一位作家,或者是一名记者,甚至是公众号编辑、图书编辑,那么你一定能深刻体会到,文字工作不只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因此,用“我们不生产文字,我们只是文字的搬运工”来形容文字工作者再贴切不过了。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最值得人津津乐道的事情,除了他的作品之外,就是他的体能训练法。村上春树坚信,想要坚持写好长篇小说,就需要通过体能强化,锻炼自己的精神力与体力。村上春树在29岁那年因为《且听风吟》一书而一举成名,从此,写小说就成了他的正式职业。

在成为专职作家的第二年,村上春树就开始进行长跑,这一跑就跑了20多年。他认为,写长篇小说不只是脑力劳动,更是一种体力劳动,因此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写4000字、跑步10公里。

这样长期坚持的结果是,他的作品出了一部又一部,还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了各种马拉松大赛,最牛的是,他能坚持跑完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大赛,还参加过挑战人体极限的铁人三项比赛。

村上春树的体能强化法特别值得那些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学习。想要取得成绩,除了掌握必要的方法,还需要持久的坚持力,这要求你首先要有一副良好的体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既锻炼体力,还锻炼意志力,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想做的事提供体力保证。坚持得久些、再久些,久而久之,就能够达到目的。

4、严歌苓的“勤能补拙法”

著名作家严歌苓从小就读了很多名著,她很有自己的主见,凡事都讲究“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青少年时期的严歌苓是成都军区的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在团队里,她不是形体最好的,却是练功最勤奋的一个。电影《芳华》里面的文艺兵萧穗子,就有她自己当年的影子。

转行成为作家后,她写出的长篇小说已经开始获奖,但她并没有满足,而是打算去美国学习深造。她本来只是一个英语零基础的人,但硬是靠着死记硬背的功夫,考上了美国艺术院校写作系。

严歌苓知道自己英语文学基础差,就拼命补课。仅一个学期,严歌苓就从英语阅读困难户变成班里唯一一名所有科目都是A的优等生。严歌苓在学习上肯下狠功夫,在写作上同样能做到“雷打不动”,几乎每年都能出一本书。她的《少女小鱼》、《一个女人的史诗》、《金陵十三钗》、《芳华》等多部作品都被拍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热捧。

严歌苓的“勤能补拙法”,证明了“哪里有勤奋,哪里就有成功”。找准目标、脚踏实地去努力,自然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

类似的名人学习法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经常讲的,注重信息输入、信息消化和信息输出的“富兰克林学习法”,讲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学习法”,还有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的欧阳修的“三上学习法”等等。

名人的“原创学习法”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但不管是什么方法,勤奋、坚定和执着都应该是方法的底色,失去这三点,再好的方法也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三、找准关键,掌握“斋藤式”速效学习法

在本书中,作者也介绍了自己最推崇的三种有助于迅速树立自信心的学习法,我们叫它“斋藤式”速效学习法。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聊聊,这三个方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它们。

1、“一气呵成学习法”:学英语试试它

许多人是这样学英语的,看一篇英语文章或做一篇阅读题时,遇到不懂的单词就去查一查,然后在单词旁边写上中文,以示提醒,文章读完了,标记也写满了。事实上,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会拖慢你的学习进度,还不利于你理解文章的整体性,因为你的关注点全都跑到不认识的单词上去了。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种高效学习法,名为“一气呵成学习法”,也就是“一口气读一篇文章”。这是作者在教中学生英语的时候总结出的方法,经过了实践的验证,对正在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十分行之有效。

作者建议,在使用“一气呵成学习法”学英语的时候,你可以提前看好译文,对故事梗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看英文时,就算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也不要停止,而是暂时跳过它直接往下读。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就是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多门语言。

总之,使用这个方法的诀窍就是,就算不懂也要坚持读到最后,这可以让你在学习之初,迅速地建立自信心,让英语变得不那么陌生。

2、“连休集训学习法”,帮助你短时间树立自信

“连休集训学习法”也叫集中学习法。利用短暂的连休三天或者几天的假期,制定学习目标,自主进行集训,比如下定决心,利用三天时间背100个单词、做100道题等。“连休集训学习法”就是这么简单,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做到不能拖拉,坚决执行,集中精力展开学习。这和考试之前的“突击复习”非常类似,都是利用很短的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学习,从而取得一次突破。

3、“王牌参考书反复练习法”:让你从“听懂”到“会做”

“王牌参考书反复练习法”,说白了就是升级版的“题海战术”,反复进行练习,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高水准的刷题”。学生时代,很多人会有这种体验:“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砸”,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其实就是练习题做少了。因为学是输入、习是输出的过程,只有学,没有习,一遇到没见过的知识点,人先就懵了。

以学习数学为例,书中的例题是帮助我们理解,让我们“听懂”,目的是输入。而练习题是帮助我们熟练掌握知识,让我们“会做”,目的是输出。从“听懂”到“会做”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中间就是大量、反复地做题,就是熟能生巧。“王牌参考书反复练习法”与普通的“题海战术”不同,这种方法更讲究质量和效率,对有代表性的习题多加练习,绝不做“无用功”。

总结

以上,我们论述了三种学习法,首先,我们要增强自信,找到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法;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精英们的“原创学习法”,并从中获得启发,为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法打下基础;最后,建立自信、集中精力、反复练习是速效学习的三大法宝。

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坚持做简单的事情。”另外,学习本身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无论多么高效的学习方法,少了勤奋、坚定和执着,都将变得无效。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能发现学习带来的无限快乐和满足,从“知之”到“好之、乐之”,从而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同时也希望本书能帮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积极面对挑战,提升自信,激励自己不断融入更优秀的群体,遇见更出色的自己。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86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卜渔鱼

《学会学*》*句: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坚持做简单的事情。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了解精英们的学习方法,寻找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让学习事半功倍。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能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直播间

日励书馆

话题 3209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