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秘密》作者:查尔斯·都希格

2019-05-26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核心书摘

《高效的秘密》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书中详细讲解了高效生活的方法。高效是种技能,掌握这种技能需要多方面共同进步。本书作者认为想要实现高效人生,需要有做事的动力,为自己设定短期与长期目标,并且在向目标前进的道路上保持专注,做好每一个决策。

适合谁读

· 创业者

· 企业领导者

· 想提高工作效率的人

关于作者

查尔斯·都希格,普利策奖获得者,畅销书《习惯的力量》作者,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纽约时报》商业调查记者,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乔治·伯克奖、杰拉尔德·勒伯奖等众多奖项。

学什么?如何实现高效人生

是否高效取决于你处理信息和做出选择的方式:以什么方式定义自己,并做出大大小小的决定?被什么样的故事打动?忽略了哪些容易实现的目标?在团队成员中建立起怎样的归属感?打造了什么样的创新文化?

实现高效人生不仅需要超强的动力,还需要有超高的专注度,才能在困难面前做出正确选择,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今天的文章点出了实现高效人生的四步骤:激发动力、设定目标、保持专注与正确决策。并针对这四个步骤给出了相应的执行措施,帮助我们能更加顺利的进行。

还会发现

· 拖延症出现的原因;

·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动力;

· 什么是“延展目标”。

一、激发动力

查尔斯•都希格认为,所谓的“拖延症”,一个突出的症状就是动力不足。

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干活儿,本身就意味着你不想面对开始干活儿的那一刻,至于缺乏动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因为知识不够、能力不足,也可能是物质条件没有保障,还可能是缺乏外界的支持等等,也许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但它们都不可怕,能够立刻搞清楚原因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困难的问题,因为搞清楚原因,想办法解决也就是了。

怕的是那种不明不白,没有确切原因的动机缺乏。

书中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说明激发动力的重要性。

汽车配件大亨罗伯特原本是非常善于自我激励的人,他对工作充满热爱,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好男人,但是,在一次和妻子赴南美的旅行中,罗伯特突然发病,变得异常冷漠,对工作、对生活毫无兴趣,整天不想说话,不想读书,不想看电视,不想去见秘书,不想处理一切事务。

医生为罗伯特作了全面的生理、心理检查,但是医生们发现,罗伯特的生命体征一切正常,没有任何损伤和疾病,心理诊断也排除了抑郁和焦虑等可能。似乎罗伯特只是突然之间失去了那种叫做“动机”的东西。

最后,通过脑核磁共振发现,罗伯特脑内纹状体中存在一点点积血,难道这就是病因吗?当时的医生也难以下定论,同时也没什么办法解决。就这样,罗伯特的这种病症就一直持续了20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伯特这个让很多医生一愁莫展的怪病后来居然被治好了,而治好这个病的不是医生,居然是罗伯特的妻子维奥拉·菲利普。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悲哀,但也是实情,亲人也是人啊,长期照顾慢性病人,对人的心性、爱心、耐力等等都是极大的考验,,一般人真的很难挺过去,罗伯特的妻子也是这样。

在长期照顾罗伯特的过程中,她从最开始抱有希望到逐渐失去耐心,然后开始自怜,又从自怜变成愤怒,再由愤怒变成焦燥。后来,为了强迫罗伯特振作起来,维奥拉开始不停地向罗伯特提问。

做午饭时,她会要求他做出各种选择,比如要三明治还是汤?要生菜还是西红柿?要火腿还是鸡肉?要冰水还是果汁?其实,一开始她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因为心烦,想让他开口说话。

没想到,几个月后,罗伯特似乎不再那么沉默了。他偶尔会和维奥拉开玩笑,或者给她讲讲电视上正在播放的节目。有一天,维奥拉强迫他做了很多决定,比如想吃什么、想在哪张桌子上吃饭、想听什么音乐。就在那天晚上,罗伯特开始说话了,还提到了他们刚结婚时发生的趣事,最后竟然还呵呵呵地笑了起来。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面对一个木头一样的人,维奥拉的心情可以想象是有多么糟糕,这一天突然听到罗伯特这久违的笑声,维奥拉激动得哭了起来。

从那以后,维奥拉仍然每天强迫罗伯特自己对所有的事情做出选择和决定,而每当罗伯特展现出一点儿曾经积极的样子,维奥拉都会祝贺、奖励他。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经过维奥拉不懈的努力,终于,那个热情、快乐、幽默的罗伯特又回来了。

后来,神经医学家对罗伯特这个病例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像罗伯特这种失去动力的病人并没有失去自我激励的能力,只要他们可以持续不断地体验自己做决定的感觉,并且相信他们的行动是有意义的,他们就仍可以找回那个积极的自我。

当一个人主动做事并获得激励时,就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有意义的,他就会主动选择去做和想要完成这件事,这时,动力就产生了。动力正是源自这种主动的选择,来源于意义感和掌控力,这就是激发动力的秘诀。 

二、设定目标

激发动力,是实现高效的第一步,但是仅仅激发动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要做的事情设定目标。目标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精细的阶段性目标,另一种是延展目标。

精细的阶段性目标具有5个必备要素: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able)、现实的(Realistic)和有完成期限的(Timeline)。把首字母串联起来,就是我们熟知的SMART目标。

在商业管理领域,SMART目标管理可谓如雷贯耳,在我们以前读杰克·韦尔奇的书《赢》还有高德拉特的《目标》时,都曾经讲过它。它是20世纪40年代,由通用电气公司建立的一套目标设定系统,后来推广到全世界。

SMART目标给通用电器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也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在通用电气,SMART目标是要由员工写信给中层管理人员来设定的,这给了员工意义感和掌控力,激发了员工参与公司发展的动力。

然而,SMART目标管理也并非万能灵药,即使在通用电气内部,也有一些部门,尽管按照SMART原则,设定了具体、精确而且可行的目标,但却没能取得显著成绩,甚至有些部门还只能勉强维持运转,利润一直在下降。

后来,公司请来管理顾问专家进行会诊,他们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工厂的高层领导过度沉迷于那些可行但无关紧要的目标,只着眼于次要的短期目标,没有长远的计划。

于是,“延展目标”诞生了。所谓延展目标,不一定是太过远大的目标,但一定是现在看来比较难以实现的目标。

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日本正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当时,日本的大部分人口都聚居在东京、大阪及其周边城市,两地之间铺设了320英里长的铁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往来于两地之间,还有大量的工业原材料需要通过铁路运输。

但是,日本领土多山,原有的铁路系统太过老旧,每趟运输长达20个小时。因此,1955年,日本铁道系统负责人给日本最优秀的工程师们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制造更加快捷的列车。

6个月后,其中一个团队设计出时速65英里的机车,这是当时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客运列车之一,不过,日本铁路系统的负责人仍然认为这还不够好,他希望列车时速能达到120英里。工程师们认为这个想法太不现实,因为在时速120英里的情况下,如遇急转弯,离心力会导致列车脱轨。

后来,他们又设计出了时速75英里的列车引擎,然而却遭到了严厉批评,负责人坚持认为,渐进式的改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日本铁路运输的窘境,彻底改变日本交通运输系统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建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

“壮士断腕”式的决心带来了百折不回的探索与改变,终于,1964年,全球首辆子弹头列车“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出发,沿着无缝焊接的隧道,穿梭在山脉之中。第一次通车用时3小时58分钟,平均时速为120英里。这是人类历史上首辆高速列车,它永远地改变了人类对于火车速度的定义。

当时通用电气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到日本考察时,听到了这个故事。回到美国后,他也为通用电气设定了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目标:将产品缺陷减少70%。而当时通用的SMART目标是25%。

所以这个目标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但是在韦尔奇的坚持之下,这个目标仍旧被定下来,并一步步落实,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目标完成时,通用电气也一跃成为美国企业中价值排名第二的巨头。

延展目标和SMART目标同样重要,要实现高效,就要先设定延展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按SMART原则分解成各个子目标,这样长短结合,才能保证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稳步成长。

三、保持专注

动力被激发了,目标设定好了,该是实现的时候了。然而,落实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仍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最关键的是,保持专注。

现实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以及其他需求,这也使得“专注力”成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有关提高专注力的书籍有很多,比如我们曾经读过的《专注力》、《深度工作》、《心流与创新心理学》等等,提出的各种方法,大家也耳熟能详了。但是,都希格在本书中给出另外一种保持专注的办法:“构建心智模型”。

所谓“构建心智模型”,就是通过想象自己期待看到的事物来对自己讲故事,从而保持专注力。这个方法的实施也很简单,首先,想象会发生什么;然后对自己提问,潜在的障碍是什么?最后,列出扫除障碍的方法和步骤。简单说,都希格的“构建心智模型”法,就是针对各种可能干扰你专心投入工作的障碍,提前设定应对预案。

都希格是一名记者,平时事务繁忙,但他仍然能成为一名高产作家,用的就是这个办法,他的作法是,在每周日晚上,拿出纸和笔,想象接下来的一天和一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然后问自己一系列问题。

比如,他想要为“构建心智模型”这一章找到一个支撑案例,他就会这样做:

第一,目标:找到一个能够佐证心智模型的航空案例;

第二,首先要做什么?编制一个航空专家列表;

第三,如何应对让自己分心的事?上午11点30分之前不打开电子邮箱;

第四,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成功?打至少10个电话,确保能联络上4位专家;

第五,成功的必需品是什么?需要一杯咖啡,这样就不会赖在床上不起来。

第六,接下来会做什么?查找资料,列出明天要打的电话。

到这里,故事讲完了,一个应对预案就形成了。当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我们就很容易判断是否应该忽略它。

四、正确决策

我们已经设定了延展目标和SMART目标,找到了激发动力的方法,有了帮我们保持专注力的心智模型,然而,还是有很多事情让我们不得不去做出抉择。当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时,应该怎样做决定呢?答案是:想象多种可能性,然后强迫自己思考哪一种最有可能发生,怎么解决。

比如,你正在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太太打电话来,要求你和她一起共进午餐。怎么办呢?别看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仍需要我们做决策。决策不好,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夫妻和睦。

这时候你就可以先考虑一下这顿饭的两种可能情。一种可能是,你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吃午饭,并因此感到开心和放松;另一种可能是,午饭吃了很长时间,你和妻子一直在讨论家务事,这让你感到筋疲力尽,以至无法按计划完成工作。

根据这两种可能发生的结果,你可以提高设计,把握事情的进展。比如,在选择餐馆时,你可以推荐一家离你办公室很近的餐馆,吃完饭马上就能回去工作;如果吃饭时妻子提起家务事,你会对妻子说晚上回家后再讨论。预测未来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决策是一门大学问。我们遇到的各种选择,往往比和妻子吃饭这类事要重要得多。但不论如何复杂和重要,基本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书中推荐我们可以采用“贝叶斯法则”来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贝叶斯法则”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大前提正确的条件下,每增加一条有用的信息,我们就可能更精确地修正基础概率,从而获得对事物更准确的认识。它有两个原则:第一,大前提必须正确;第二,尽可能收集全面的信息。这也是统计和决策中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

能否全面地收集和利用信息,往往会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今天我们就讲一个古代战争中,善于收集信息并合理利用,最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当需要多路协同作战或前后方信息交流时,即使是传说中的飞鸽传书,也无法实现战场上的信息和作战动态的同步,所以打仗前,总指挥都是把行动计划定好,几路兵的将军领命后分头行动,是否能够按最初的作战设想达成目标,完全要看各路兵的执行力和战斗力,而一旦有一路失败了,基本上就全盘输了,所以古代战争采用“分进合击”战术的不多。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南北对峙,战争和朝代更迭不断。

公元537年,东魏丞相高欢发动14万大军进攻西魏的关中,企业一战拿下西魏。高欢采取的就是分进合击战术,他把大军分为三路,北路主力10万人左右,威胁关中东北的蒲津渡;中路前锋军1万人,进攻关中的门户潼关;南路军3万人,从山路进攻关中的东南。

高欢的战略设想是,以南北两路大军吸引西魏的主力,迫使其两面分兵,而以战斗力最强的中路前锋军直捣长安,长安一破,南北两路再与中路汇合进行战略决战。

这个分进合击的战术安排在现代来看没什么问题,但是在通信靠马,传话靠喊的古代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要实现三路协同太困难了。

当时的西魏明显处于弱势,他们的总兵力只有几万人,差不多是东魏军的零头。

但西魏主帅宇文泰非常有战略眼光,战事一起,他就派出多路斥候,打探敌军动向,当他听到东魏的中路军只有一万人时,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他抓住东魏这个失误,只安排少量兵力迎击东魏的南北两路大军,佯装中计,然后抽调6000最精锐的骑兵,昼夜兼程杀奔潼关,以突袭的方式一举击溃东魏的前锋军于小关,然后大军随后跟进,做出要占领潼关切断东魏军退路的态势,等到东魏主帅高欢收到前锋战败的消息,解救已经来不及了,第一战略意图没有达成,又面临归路被断的危险,他只好下令撤军。

东魏军一退,宇文泰又指挥西魏主力从后追杀,东魏军大败而回。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就因为一个失误被对手抓住而告失败了。

在战场上,信息就是胜机,商场如战场,商场上全面准确的信息同样至关重要,对信息的准确收集和合理运用,也常常会成为商战中的胜负手。

总结

以上就是《高效的秘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动力、设定目标、保持专注和正确决策可以说是高效的“四项基本原则”;在书中,作者查尔斯·都希格还讲了其它一些远离低效率的方法,如团队合作、提高掌控力、创新、获取并应用数据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今天没有一一细讲,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找来原书细读,还是很有启发的。

人生就是充满着未知、希望和冒险的旅程,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而那些能始终保持高效的人,往往都是对未来富有预见性的人。

无论是我们以前读过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终结拖延症》,还是我们今天读的这本《高效的秘密》,教给我们的都是一些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方法和行动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也许不一定适合我们所有的人,但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判断逻辑是普适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读这本书最应该吸收和掌握的关键点。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88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王羽)

《高效的秘密》金句:我们和高效,只差一个思维模式的距离。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动力十足,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这样我们就能高效工作,快乐生活。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将高效工作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在职场和人生中都更上一层楼。


直播间

日励书馆

话题 3209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