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云南省博物馆-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2019-02-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免费订阅本课程之后,记得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小课程”(yikongjianreme)哦~这样才能收到每周的开课提醒~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花生姐姐。


2018年已经过去了,春节也快要来了,记得小时候,花生姐姐总是喜欢把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放在存钱罐里存起来。可是你知道吗,存钱罐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发明,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古滇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存钱罐了。今天,我们要聊的文物就是一件古滇国的存钱罐,它的名字叫做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这件贮贝器有50厘米高,器盖部位的直径大约是25厘米,比起我们现在的存钱罐来说,这件古滇时期的“存钱罐”可以被称作是“巨无霸”了。它不仅大,就连装饰也十分精美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器盖吧:在它器盖的外层,雕铸有四头公牛,这些牛呈逆时针方向排列。它们的牛角长而弯曲,膘肥体壮,有意思的是,这些牛的牛脊背上都有一块凸起的肉瘤,看上去似乎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牛不太一样。


其实啊,这种牛叫做封牛,是古滇国时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牛,而现在在滇池流域已经见不到这种牛了。在让我们再把视线转移到器盖中心的圆柱上,在圆柱上,我们发现了一匹矫健的骏马,这匹马昂首,翘尾,张口嘶鸣。在马的背上坐着一名骑士,他腰佩宝剑,通体鎏金,而我们凑近距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位威风凛凛的骑士竟然是光着脚的。


专家说,这是古滇族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在古滇国出土的其他器物上,也可以看到光着脚的古滇族人形象,这种习惯正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古滇国是春秋末期至西汉中晚期偏居在滇池流域的一个王国,它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而500年转瞬即逝,古滇国神秘的消失了,除了《史记》等一些古籍中寥寥几百字的记载以外,仅有一批见证了古滇国辉煌艺术成就的青铜器幸存了下来,供后人探索。其中,有一种青铜器只在滇文化分布区域被人们发现,它就是滇国特有的文物-----贮贝器。


由于当时古滇国地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信息封闭,所以古滇国的青铜装饰呈现出了较强的地域特点,呈现出了与中原青铜器不同的文化风貌,当地的工匠往往就是看到什么就雕什么,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因此,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或许反映的就是真实生活的场景。

 

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存钱罐相比较,为什么古代的存钱罐为什么会制作的如此奢华呢?专家说啊,这种用来贮藏贝壳的青铜器,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只有古滇国的贵族才能拥有。考古发掘的证据也同样表明,只有在少数的高级大墓中才发现有贮贝器,这是一种代表着身份地位的尊贵物品。


云南地处内陆地区,并不靠近大海,那么这些贮贝器中的贝壳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来自滇池里的淡水贝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古专家们进行了各种研究对比,他们发现这些贝壳多数来自印度洋,是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运输而来的,因此相对稀少而珍贵。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发现,在西汉及以前,云南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物物交换的阶段,使用货币的情况非常少见。所以贮贝器中发现的贝币虽然是当时的货币,但在商业流通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贮贝器作为盛装贝币的容器,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可以说,贮贝器的发展与衰落与古滇国的存在基本上是同步的,它可以算得上是滇文化的一个“指示器”了。随着滇国与中原王朝联系的加强和滇池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汉武帝赐滇王金印让他代理汉朝统治滇池流域,并在这个地区设立郡县之后,滇文化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贮贝器也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而逐步消失。一直到西汉末期或者东汉初期,滇青铜文化被汉文化代替,贮贝器已经全部消失,滇文化融入了中原汉文化的洪流之中,消失不见。


除了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一件,在云南省博物馆中还展示了许多其他样式的贮贝器,他们的器盖上同样为我们描述了滇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果你对古滇国和贮贝器感兴趣的话,不妨去云南省博物馆一探究竟吧。

 

参考文献:

1. 李金莲:《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综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5月。

2. 肖明华:《滇文化的青铜贮贝器》,《考古》,2004年1月。

3.  张增祺著. 滇文化.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1.06.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