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云南省博物馆-聂耳小提琴

2019-02-1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免费订阅本课程之后,记得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小课程”(yikongjianreme)哦~这样才能收到每周的开课提醒~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

《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最神圣的音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首歌曲唱遍了中国,响彻了世界。而创作这首歌曲的,是一个当时刚满二十三岁的青年,他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聂耳。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件文物,就和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关,它就是聂耳使用过的一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现在就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

 

由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把聂耳的小提琴,做工并不精致,质量也不属于上乘。如果凑近去看一看这把小提琴,你就会发现,小提琴上有一些油漆已经脱落,边缘也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但四根琴弦依然光亮如初,仿佛丝毫不在意岁月的匆匆划过。小提琴琴头部位的四个弦轴已经很久没有转动过了,但是琴弦却并不松散,依旧直挺挺的并排悬挂在琴面的上方。


琴弓上,有些马尾毛已经分岔和断裂,但大部分还是完好的。在手持的地方看到磨损的痕迹。腮托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正如几十年前一样,安静的躺在小提琴的左下角,似乎在等待主人再次把它托在脸颊下方,用琴弓在琴弦上演奏出动人的曲调……这把小提琴,是聂耳的珍爱之物,同时,这把小提琴也是国家一级文物。今天就让这把小提琴带我们一起走进聂耳的世界吧。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他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原名叫聂守信,那为什么他要叫自己聂耳呢?原来啊,聂耳的听觉特别灵敏,“只要从他耳朵里听进去的,就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他的好友们都亲昵的称呼他为“耳朵先生”。据说在一次联欢会上,聂耳不仅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各种人的讲话,还展示了一个小绝活,他的耳朵一前一后的动起来,逗得同事们哈哈大笑,“耳朵先生”的名号从此就叫得更响了。受此启发,他索性就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聂耳”。

 

聂耳的原名叫聂守信,他的母亲是一位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傣族妇女。受母亲的影响,聂耳从小就喜欢音乐。在聂耳家附近,有一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那悠扬的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就利用课余时间和邱木匠学笛子,不久他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1931年,只身在上海闯荡的19岁少年聂耳收到了自己的第一份薪酬,他将这笔钱的一半汇给母亲,剩余的一半买了一把廉价的二手小提琴、几本乐谱和一件冬衣。在位于黄浦江边的一个二手市场,衣衫褴褛的他匆匆穿过拥挤的人群,把刚淘来的小提琴紧紧抱在胸前。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后,他用这把小提琴演奏出《义勇军进行曲》,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而这把小提琴就是我们今天聊到的这件云南省博物馆的一级文物—聂耳小提琴。

 

1933年,聂耳经田汉介绍,加入了*****。日军侵华时期,上海滩到处充斥着靡靡之音,田汉、聂耳决定创作一首雄伟大气、能够激起民族觉醒的战歌,来抵制泛滥成灾的靡靡之音。于是,就有了让人热血沸腾的《义勇军进行曲》。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聂耳曾经这样说过。在这一年,聂耳的音乐创作呈井喷式爆发的态势。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还创作了《毕业歌》、《卖报歌》、《金蛇狂舞》等脍炙人口的曲目,他的一生,先后创作了37首乐曲。

 

1935年,聂耳在日本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聂耳去世之后,他的母亲、两位哥哥和好友将包括小提琴在内的聂耳的个人用品、作品手稿、文章文稿、小说、剧本、日记、书信等近5000件遗物捐赠给了云南省博物馆,成为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曲家,海燕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电影《聂耳》,这部电影自1959年上映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传记影片。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网上找来看看吧。

 

参考文献:

1.吴彦勤.缅桂花开正少年——成长中的聂耳.昆明学院学报,2018

2.徐继东.聂耳:英年早逝的天才音乐家[J].琴童,2018

3.新华网:云南省博物馆的这把旧琴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https://culture.china.com/history2014/11159882/20180109/31925267_all.html#page_2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