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四川博物院-制盐画像砖

2019-01-08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免费订阅本课程之后,记得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小课程”(yikongjianreme)哦~这样才能收到每周的开课提醒~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朋朋哥哥。

 

我们今天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对于古人来说,生活当中有七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叫做开门七件事,你知道都是什么吗?对的,那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朋朋哥哥今天要讲到的就是和盐有关的一件文物。你可别小瞧盐巴,它可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东西啊,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

 

根据盐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盐分成这么几类:海盐、井盐、池盐、岩盐。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海盐了,人们可以把海水里的盐分提取出来,可这四川盆地距离大海那么远,这里又是怎么做盐的呢?而且还产量那么多,质量那么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内容了。

 

巴蜀地区没有大的盐湖,也并不靠近大海,但是却以制盐而闻名,比如一个叫自贡的地方,就被称作是中国的“盐都”呢,其实啊,这里的盐都是来自于盐井中的井盐。

 

制盐图是四川地区出土画像砖中最有特色的表现内容之一,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虽然有对井盐制作程序的记载,但是由于文字的记载并不特别详细,加上缺乏直观性,所以啊,今天的人们很难清楚得了解井盐制作的过程与方法,直到制盐画像砖出土之后,这种古老的制盐方法才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朋朋哥哥要给你讲到的这件画像砖,是民国时期就已经出土了,它的长度大约是47厘米,宽度大约是37厘米,大概有一个台式电脑的显示屏那么大。

 

画面上描绘的是盐场劳作的场景:在起伏的山峦间,架着一个高大的井架,井架分为两层,每层分别站着两个人,正在从盐井里向上提取盐卤,盐卤通过引水桶流到一个大灶的锅内,在灶锅的旁边有人正在煽火煮盐,灶上的烟囱和灶内的火苗显示出火势十分旺盛。

 

另外,还有两个人正背着包,把已经做好的盐运到山下。由此可见,很多盐井都是设立在高山之上的,而制盐的过程也采取了流水线分工的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啊,根据《华阳国志·蜀志》中的记载,在临邛地区有一种火井,在晚上的时候火光从井中照映出来,如果有人想要火井中的火,就先把火种投入火井之中,随后就会发出巨大的声响,火焰从井中喷出,发出的光可以照亮数十里远,用火井中的火来煮盐井中的盐卤,一斛盐卤可以煮出五升盐。

 

你猜这个火是哪里来的呢?有专家推断,很可能是天然气。这里的临邛,也就是出土之间画像砖的四川省邛崃市,难道这么早,四川的人们就开始用天然气来制盐了吗?不过啊。这个文字记载,还需要更多地相关的图像资料加以印证。

 

除了这件制盐画像砖,在四川很多地方也都出土了大量的制盐图画像砖。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自贡吗?自贡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盐卤资源,自从汉代以来,就有人在这里凿井、汲卤、制盐,算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呢。

 

就在这个小小的城市,居然有一万三千多口的盐井,累计生产食盐7000多万吨,怪不得叫做盐都呢。哎,说起来,自贡还有一个关于盐业的专题博物馆呢,它就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如果你有机会去自贡的话,不妨去看看吧。

 

东汉时期,制盐业被地主豪强所垄断,根据画面上制盐的繁复程度和装备来看,一般百姓是没办法自己来制盐的,而且啊,政府还有这样的规定,不允许私自制盐。

 

其实呀,汉代的盐也并不仅仅产自于盐井,在汉代就已经有海盐、井盐、池盐和岩盐之分了。汉代海盐的主要产区分布在自辽东至岭南的沿海地带,其中以齐鲁地区所产的海盐为最佳。井盐主要产于川滇地区。池盐以河东的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所产最为著名。此外,在一些山区还出产岩盐。

 

说起画像砖,那可是我们中国美术发展史的里程碑之一。这种表面有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图案丰富多彩,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成为研究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的珍贵文物。

 

作为汉代最富庶区域之一的四川,最近几十年出土了大量的画像砖,亭台楼阁、舞乐百戏、奇珍异兽、神话典故等图案,成为图画版的汉代“百科全书”。画像砖所蕴含的丰富多样的信息,也正是它珍贵之处,就像这件带给我么汉代制盐景象的珍贵文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