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河北博物院-彩绘散乐浮雕

2018-12-23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主讲人:朋朋哥哥
主讲人:朋朋哥哥

免费订阅本课程之后,记得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小课程”(yikongjianreme)哦~这样才能收到每周的开课提醒~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朋朋哥哥。

 

古时人们对死后的生活,是特别看重的,希望能把生前的很多好东西,都带到墓葬里,像出门时会用到的车啊,平时会喝到的美酒啊等等,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啊,可以带走,那要是美妙的音乐呢,这可怎么带呢?真有一位五代时候的贵族,想办法给带到了死后的世界,那他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朋朋哥哥下面要讲到的文物了,收藏在河北博物院的彩绘散乐浮雕。

 

我们来看看这块浮雕,它呢,是用汉白玉雕刻出来的,长度是1.36米,高度是0.82米,表现的是一个乐队非常热闹的表演场面。数数看,上面一共有几个人呢?对喽,一共是15个人,朋朋哥哥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正在表演的胖女孩,她们手里各自拿着不同的乐器,神情非常专注,好像正沉浸在自己演奏出来的旋律当中。唉,对了,你们有没有发现画面最右面,还有个表情挺严肃的人,猜猜看,这是个男人还是个女人呢?其实啊,她是个女人,是个穿着男装的女人,双手握着一根横杆,上面还有彩带,好像是乐队指挥手里的指挥棒,所以,我猜这个人应该就是乐队的指挥了。在她下面,还有两个小矮人,你们找到了吗?他们俩好像正在给乐队伴舞呢。

 

我们重点来看看这12位乐队成员吧,朋朋哥哥觉得她们一个个还都挺胖的,尤其是又梳着高高的发髻,穿着宽大的长裙,就显得胖了。这和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是密切相关的,五代沿袭了唐朝的很多习惯,用当时的审美来看,这12个女孩子应该全都是大美女了。我们再来看看她们手里都拿着什么乐器,有些我们认识,或者看着眼熟,可有些就很陌生了。比如说横笛、鼓、还有筝就比较熟悉;像抱着弹的琵琶、竖着弹的箜篌、还有笙和拍板,我们在有些文物中也经常能看到,朋朋哥哥想给你重点介绍这样两件乐器。

 

一件是上面那排第三个和第四个女孩子正在吹奏的乐器,你们看像不像唢呐?其实啊,它的名字叫做筚篥,也叫做管子,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吹管乐器,它可不是我们中原地区的传统乐器,而是来自西域古国龟兹,后来随着丝绸之路渐渐流传过来的。在这排最右边也有个很特别的乐器,你们看到了吗?它的名字叫做方响,最早是在南北朝时代的北周开始使用的,后来在隋唐时期,也被用在宫廷音乐当中。它的样子也很特别,是用十六块铁板组成的,按照音高顺序排列好,演奏的时候,要用手里的小木棰或者小铁锤去敲击。光看这个乐队组成,我们就知道,能用得起这样规模乐队的人,身世肯定不一般。

 

这块彩绘浮雕的主人叫做王处直,在唐朝末年到五代初年的这段时间里,他作为镇守北方的节度使,占领并且管理着当时北方很大面积的土地,身份地位非常显赫,这件文物就是在他的墓葬里发现的。可惜的是,当年这座墓葬被发掘的时候,已经被盗掘一空了,只剩下部分精彩的石雕还留在墓里。唉,对了,这个墓葬可不是王处直自己给自己修建的,而是由他的养子王都修建的,这个叫王都的人,对艺术有着很深的研究和追求,所以,我们在墓葬里发现这么精彩的艺术作品,也在情理之中。很多专家认为,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精美的石雕,其实和这座墓葬所在的地方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墓葬所在地河北曲阳,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的石材,而且还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们。

 

最后,我还想和你们说说这件文物名字里的散乐,到底是什么。它是相对于庄重典雅的音乐来说的,更加自由,更加通俗,怎么说呢,有点像今天的流行音乐一样,很受当时贵族和百姓们的喜爱。不过啊,散乐包含的艺术形式也是很多样的,除了我们今天讲到的这种乐队之外,也包括饿杂技、滑稽表演等等其他的表演形式,在后来的隋唐时期也是很流行的。

 

从这套彩绘散乐浮雕上面,我们不仅能看到那时乐舞艺术的发展,也能看到墓主人王处直作为重要的割据势力,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上面朋朋哥哥讲到了两种乐器,你要是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把其他我没有讲到的乐器再找出来,好好研究研究,你要愿意的话,可以把你的研究分享给朋朋哥哥听。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