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梅花的画法③梅枝

2018-05-10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温馨提示:        画梅,相对来说,圈花、点花都比较容易。难点、重点其实都在画枝干。如果把梅花的枝干画好了,其他类似树木枝干画法的问题就也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作为重点来学习和练习。        画梅,以枝干为主题,枝干之出,即决定画面的布局。       折枝出枝,是初学梅枝的开始,枝出宜放,着力于气势,不能太直,老枝、大枝要“一波三折”,苍劲曲折,侧锋为主;小枝、嫰枝要挺直,走“弓形”,中锋为主。但出枝曲折变化也不要过多,要自然,注意把握好火候。新枝墨色一般要重于老枝。        初学画梅,最难处,莫过于枝干的穿插。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诀窍,也就不算难画了。画梅枝干的穿插诀窍就是画“女”字。这样,既符合梅枝的自然生长规律,也合乎线条排列的形式美,很容易自然地就排除了平行、对称、“x“、“十”、“井”字等在绘画上不美的造型现象。所以“女”字形的枝干穿插方式是很科学的。古人有:“无女不成梅”的说法,正是历代画家画梅的经验之谈。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充实,找到了更多的造型形象于文字归纳,如“之”、“丫”、“丛”字等,直至外国文字,如“S、Y”形等。这对初学者入门,理解枝干的生长和穿插规律,掌握线条组合形式美的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但一定要灵活运用,掌握好具体运用时的分寸或者说是火候,切忌机械生硬。最终实现梅枝生长结构特征和线条组合形式美在宣纸上达到一种完美统一的显现。线条本身有长短、粗细、曲直、刚柔、光毛、疏密、浓淡、干湿等变化,再结合梅花枝干形态的变化,就能使画面产生很有节奏感的总体效果。         在枝梢则以“丫”形为多。画嫩枝时,分叉还不太长,未形成穿插交错的透视效果,也以“丫”字形为多。“S”、“之”字形,在一幅画上的不宜过多。“丛”形枝实际上是两个“丫”形的并列,画时不要过于平行等长,应一长一短才有变化。“之”字形一般多在枝干的右侧出现,这是笔顺之缘故,向左则成“S”形。






初学者画梅,对出枝造型的基本规律掌握不熟练,容易产生姿式和笔墨上的许多毛病,如枝条只向上下延伸,而无前后交错;两枝齐头等长、平行等距、对称;三枝交集一点;“干”、“井”字相交;小枝粗而老枝细;枝干分离。在用笔上,起笔不藏锋,梢头收笔露虚实等,这些画法,看上去不美,也不符合梅树的生长规律,都应避免。下面的示例是几种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应注意避免。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憨牛斋书画微课堂】微信群……

进群海报.png


直播间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