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天:孩子还是自己的好? —— 禀赋效应

2018-03-09

立即购买
  • 课程介绍
  • 用户评价
一辆二手车的报价
老路的MBA课程有一半是在美国读的,那时候班里有个中国同学叫Jerry。Jerry毕业回国之前,要把他在美国的车卖掉。原价3万多美金的车,二手车网站建议卖1万6千美金,Jerry非常不情愿,他觉得这车只开了一年,跑了很少的里程,也没发生任何事故,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怎么这么快就掉了一半的价钱?于是他坚持报价2万5千美金,觉得怎么样也能卖得出去。
结果,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基本上无人问津。到最后实在来不及了,Jerry以1万美金的跳楼价草草处理掉爱车,之后经常跟我提起,说自己亏大了。我只好安慰这位兄弟:“我租的十一手奥拓,都开了这么久,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但其实我想说,我的这个同学,分明是忽略了自己心里的“禀赋效应”。
所有权带来的高估
什么是禀赋效应?它是说,同样一种商品,一旦拥有它,人们就会高估这个商品的价值。有一个成语特别拗口,叫“敝帚自珍”。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家的破扫帚,对别人来说不值一文,自己却要当个宝贝。别看道理这么简单,放到谁身上都难以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有行为经济学家做过实验,让两组人为同一款杯子标价。对第一组人,是先把杯子送给他们,然后问他们愿意开价多少卖掉这个杯子;而对于第二组人,则是直接问他们愿意花多少钱去买这个杯子。令人诧异的是,同样一个杯子,作为卖家给出的价格,是作为买家所给出价格的两倍之高。这个存在显著差异的结果,后来被各国的研究者反复验证,屡试不爽。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还是自己的好”。全天下的妈,都喜欢晒娃,只因为这个娃,是自己亲自“加工生产”的。但是老路要在这里提醒你,朋友圈晒娃要谨慎。比如我有个朋友,天天晒娃,娃吃了、娃睡了、娃哭了、娃闹了,一天晒“八百遍”,我只能无奈地把她屏蔽了,毕竟那也不是我的娃啊。
一句话理解禀赋效应
孩子是自己生的好,东西是自己做的好。
在运用禀赋效应时,你可以:第一、提供免费试用;第二、兜售亲身参与;第三、夸赞他人拥有。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人或者哪些东西,是因为禀赋效应,而不舍得放弃或者过高估价了呢?

直播间

智库课堂

话题 709

最新问答

专题推荐